傳媒視角
地環所示蹤氣溶膠二次生成與清除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地環所)周衛健院士團隊、付云翀研究員級高工課題組在利用鈹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氣溶膠二次生成與清除中取得重要進展。
當前與氣溶膠顆粒密切相關的霧霾污染事件頻繁發生,特別是二次氣溶膠的形成會迅速加重大氣中顆粒物污染程度,對自然環境及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了解氣溶膠的二次生成和清除過程,對于空氣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鈹(Be)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7Be(半衰期53.29天)和10Be(半衰期1.39百萬年)僅由宇宙射線生成,二者具有相同的地球化學行為、較大的半衰期差異和穩定的吸附特性等,是理想的示蹤劑?;谠诩铀倨髻|譜儀建立的低樣品量、高精度分析方法,該研究團隊打破了7Be傳統衰變法的束縛,首次獲得高精度的西安地區秋冬時期大氣中7Be和10Be日分辨率數據。該研究指出了7Be和10Be濃度可有效反應氣溶膠的二次生成及清除過程,豐富了傳統認識中對于污染物擴散清除過程的觀點,并對相應地區的大氣環境污染治理給出了科學建議。
該研究獲得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科院青促會的共同支持。(張梅)
來源:陜西日報